游客发表
这个时候,实际上外国媒体关注的就是中国拿什么去战胜这个灾害,是你国力的增强,是你庞大的资源,还是体制上的优势?刚才小片子里说的,媒体上实际上已经点到了,中国体制在灾难面前的优势在哪里,如何运用我们体制去战胜这些灾害?劳春燕:没错,这次海外媒体不仅仅关注我们灾害的严重性,而且也把很多目光投向了救灾的力度,包括咱们刚才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也上了一个字板给大家看了一下,像华尔街日报,它是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苍梧县安抚灾民和奥巴马总统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上的演讲做了一个对比。
据悉,三峡水利本次成功非公开增发系该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首次再融资,其所募集的近4亿元资金将投入到杨东河水电工程建设,该水电站建成投产将显著提高三峡水利电网供电能力和调峰能力,通过水库联合科学调度,还可提高公司所属磨刀溪流域下游、包括鱼背山、双河、赶场、长滩、向家嘴等梯级电站的发电量。6月29日,公司董事会公告,宣告三峡水利再融资圆满完成。
近日,重庆上市公司三峡水利成功增发5797万股,募资近4亿元2007年3月23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以下简称昆士兰州政府)就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签署了《昆士兰州政府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协议》(以下简称开发协议)以来,全球铝工业市场状况发生了显著不利的变化。中铝股份称,公司与昆士兰州磋商后一致同意双方签订的奥鲁昆铝土矿开发协议限期届满日(2010年6月30日)后自行终止。开发协议终止后,双方同意继续就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的其他方式进行探讨。在开发协议框架下,奥鲁昆项目由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而无法继续进行
中铝股份称,公司与昆士兰州磋商后一致同意双方签订的奥鲁昆铝土矿开发协议限期届满日(2010年6月30日)后自行终止。2007年3月23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以下简称昆士兰州政府)就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签署了《昆士兰州政府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协议》(以下简称开发协议)以来,全球铝工业市场状况发生了显著不利的变化。同时美国就业增长情况比想象的缓慢,由此拖累消费复苏。
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必对出口商利润空间构成挤压,不过影响应该小过工资上涨。如果笔者对通胀的判断得以实现,则明年仍可能连续加息。欧洲情况更复杂,经济下滑风险更大。一线城市的汽车销量出现下降,与住宅相关的家用电器(空调、冰箱)也偏疲软,好在农村和小城镇的零售却在上升。
投机资金与官方收购机构在玉米收购上的竞逐,或许是过度流动性下农产品泡沫的一个预演。不过,房地产市场与出口订单明年的形势会更加艰苦,加上通货膨胀压力与地方融资平台问题,2011年的挑战比今年更大。
笔者认为,美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好过欧洲,美国的就业放缓是暂时的,整体复苏基调仍在,消费与投资正常化仍会持续。同时口蹄疫今年从四川爆发开来,并蔓延到其它产猪大省。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在上半年通过央票发行、调高准备金率和控制信贷规模,在流动性收缩上是有成效的,不过加息却迟迟没有行动。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三大焦点:出口、房市、通货膨胀。
笔者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小步缓升的形式,在年底前实现升值1.5-2%,今后12个月升值4-5%。欧洲形势风云突变,主权债券危机不仅导致欧元急跌,也迫使欧洲各国大幅削减开支,经济增长放缓无可避免。大蒜、绿豆价格的暴涨与暴利下诞生出千万富翁的神话,令热钱蠢蠢欲动。通货膨胀何去何从,是另一个重大焦点。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格局,在下半年仍会维持。玉米饲料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下跌,令猪农遭遇前所未有的亏损,愈养养亏。
房地产市价在2011年可能进入更强烈的调整。不过实体经济应该比市场(欧元汇率、国债CDS)要好,欧洲大国应该比欧猪经济(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加在一起的GDP总量尚不及一个德国)更健康。
除非贸易信贷出现2008年底那种恐慌性冻结(这种可能性很低),中国出口两次探底的风险不大。这里有基数效应,不过基建投资增长最快的时间已经过去。这种情况进入第四季度后可能改观。政府重开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有望恢复升值,不过汇率弹性也许比汇率升值更重要。笔者不认同市场CPI在夏季见顶的普遍观点,相信物价压力会持续上涨。这些因素导致猪农大量杀猪,目前猪肉供过于求的背后却隐藏着下半年的危机,笔者认为下半年生猪供应一定短缺。
虽然最近部分订单有被取消,但是情况并不算严重。这轮基础建设热的主力是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但是受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危机的影响,银行贷款变得审慎,基建速度明显放慢。
总体看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慢,中国经济增长在本周期增长最快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在消费和出口两大因素带动下,今年下半年GDP增长可以维持8-10%之间,从六月采购经理指数看,增长现在已经减速至9%左右。房地产市场走势,对中国经济下半年前景至关重要,不过笔者估计胶着的可能性最大
总体看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慢,中国经济增长在本周期增长最快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在消费和出口两大因素带动下,今年下半年GDP增长可以维持8-10%之间,从六月采购经理指数看,增长现在已经减速至9%左右。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估计会放缓。
投机资金与官方收购机构在玉米收购上的竞逐,或许是过度流动性下农产品泡沫的一个预演。流动性过剩、资金苦无出路之下,热钱炒作农产品的可能性不小。由于欧洲形势扑朔迷离,北京的房地产打压政策的力度已经有放缓的迹象,不过政策性松绑则暂时没有可能。一线城市的汽车销量出现下降,与住宅相关的家用电器(空调、冰箱)也偏疲软,好在农村和小城镇的零售却在上升。
与制造不同,服务业在中国有定价能力,相信由服务业拉动的一场成本驱动型通膨已较难避免。同时口蹄疫今年从四川爆发开来,并蔓延到其它产猪大省。
笔者相信,下半年出口应该可以维持在10%左右。不过消费势头依然强劲。
从二月份开始,出口订单大量涌入中国,不少出口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甚至2011年第一季度。如果住房销售不明显回升,房地产建设速度也必然回落。
通货膨胀何去何从,是另一个重大焦点。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三大焦点:出口、房市、通货膨胀。这些因素导致猪农大量杀猪,目前猪肉供过于求的背后却隐藏着下半年的危机,笔者认为下半年生猪供应一定短缺。这轮基础建设热的主力是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但是受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危机的影响,银行贷款变得审慎,基建速度明显放慢。
此外,富士康连跳事件,触发各地低端工资激涨,并迅速向服务业扩散。除非贸易信贷出现2008年底那种恐慌性冻结(这种可能性很低),中国出口两次探底的风险不大。
笔者认为,美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好过欧洲,美国的就业放缓是暂时的,整体复苏基调仍在,消费与投资正常化仍会持续。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面临两次探底的危险。
笔者不认同市场CPI在夏季见顶的普遍观点,相信物价压力会持续上涨。政府重开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有望恢复升值,不过汇率弹性也许比汇率升值更重要。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